(李思琪/文 杨贝/图)近日,哈工大产教融合项目(郑州)2024级学生在完成校本部课程学习后,陆续抵达郑州,即将开启企业实习实践阶段。为切实做好学生在郑期间的培养和服务工作,帮助学生快速完成角色过渡,筑牢安全防线、明晰相关规范,8月22日,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精心策划并开展“入郑第一课”活动。研究院院长刘铭辉出席活动并致辞。
活动现场
多维培训,筑牢安全与规范“双防线”
活动聚焦学生实习实践期间的重要需求,覆盖安全、保密、心理、实验室操作等关键领域,为同学们提供实用指导。
安全培训,守护日常点滴
哈工大航天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王猛老师结合学生从“校园宿舍”到“郑州生活圈”的场景变化,以“案例拆解+风险预警”的方式展开培训。内容不仅涵盖宿舍用电安全、外出通勤安全,还针对网络安全等进行细致讲解,让学生掌握“看得见、用得上”的安全技能。
安全培训
保密培训,守住科研底线
研究院保密办公室陈成围绕产教融合项目的特殊性,明确“保密无小事”的重要原则。培训中,不仅系统梳理保密工作的核心要点、企业实习期间的保密纪律,还通过典型保密违规案例警示,让同学们深刻认识保密责任,从入企之初就筑牢科研保密防线。
保密培训
心理疏导,缓解适应压力
研究院心理咨询专员邱岩聚焦研究生实习阶段的“高频压力点”,针对性提供心理支持方案。她首先分析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给大家分享了实用的情绪调节方法,并公布研究院心理咨询渠道,表示将定期组织心理沙龙活动,帮助学生以积极心态融入新环境。
心理健康培训
实验室培训,规范操作流程
研究院安全管理专员程义伸以“零事故”为目标,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实验室管理规范。培训中,他详细介绍研究院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同时讲解实验室使用规则,强调实验室安全准入要求,确保同学们“懂规则、会操作、能应急”。
实验室安全培训
制度解读,提供行动指南
为帮助同学们快速融入产教融合实践体系,研究院学生工作与思政德育部张豪剑、学生培养与招生工作部王铭悦等工作人员系统解读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郑州)相关管理制度和服务事项,通过制度解读与实操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同学们对相关规定有了清晰认知,为后续高效开展科研实践等提供了精准行动指南。
管理制度及服务事项解读
沉浸式演练,提升应急自救“真能力”
为让安全培训从“理论”落地“实操”,活动特别邀请河南省消防协会义务消防科普宣传服务队教员李文然,开展“理论+演练”相结合的消防与灾害应急培训。
消防知识培训:案例警示+技能教学
李文然教员结合高校实验室、宿舍等典型火灾案例,系统讲解火灾预防要点,同时详细演示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消防栓的连接与使用流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看得懂、学得会”。
消防知识培训
应急演练实操:模拟场景+实战检验
培训后,活动立即组织两项实战演练:一是地震避险演练,模拟“突发地震”场景,指导学生就地寻找遮掩,进行紧急避险,而后迅速按照预定疏散路线,有序撤离至室外安全区域;二是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模拟起火场景,设置烟雾等障碍,让学生在模拟浓烟环境中练习应急逃生,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技能得到切实提升。
地震避险演练
消防模拟演练
暖心保障,打造“舒心入郑”环境
研究院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学生来郑前,研究院已组织专项检查组,对学生即将使用的餐厅、公寓、共享学习区及实验室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编制生活指南手册,内容涵盖“吃住行学”全场景,让学生“一册在手,生活无忧”;开通免费通勤公交专线,为同学们送上包含文化衫、晴雨伞、护手霜等实用物品的“入郑大礼包”,用“小细节”传递“大关怀”,为同学们营造安全、舒适、便捷的学习生活环境,助力同学们轻松开启企业实践之旅。
未来,研究院将持续做好学生在郑实习实践期间的各项支持工作,用务实举措为同学们快速融入环境保驾护航,陪伴大家在学术探索与实践历练中不断成长。相信2024级郑州专项的同学们也将带着期待和憧憬,在中原大地的实践舞台上“扬帆企航”,在学术探索与企业历练中实现“豫见卓越、成就自我”的成长目标。
编辑&排版:杨贝
责任编辑:梅鹏飞
审核:张懿文、张豪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