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英才 | 智能焊接装备与制造研究所范阳阳:大国重器的“缝纫师”

发布时间:2024-09-09浏览次数:10

(杨贝/文)97日,第七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在郑州拉开帷幕。近日,《河南日报》探访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7+28+N”产业链群建设等,推出广聚英才 出彩中原系列报道。其中报道《大国重器的缝纫师》采访了研究院引进的优秀人才——智能焊接装备与制造研究所研究员范阳阳,介绍了他致力于在高端焊材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努力让特种焊材在家乡河南实现产业化的故事,展示了研究院在围绕区域产业特色,服务经济发展需求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下为报道原文:

大国重器的“缝纫师”

(河南日报记者 王冰珂/文)如果把重大装备焊接比作缝衣服,那特种焊材便是不可或缺的金属“缝纫线”。范阳阳要做的,便是为不同装备焊接匹配最合适的焊材,“缝纫”起各种部件。

范阳阳,“85后”,河南济源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国内焊材行业最年轻的总工程师。

“哈工大是母校,河南是老家,有这双重身份加持,我更想回到家乡把自己在高端装备用特种焊接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早一点实现产业化。”去年5月,范阳阳带着使命感回到郑州,成为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智能焊接装备与制造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炼化、核电、火电、化工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特种焊材长期被国外“卡脖子”。“全世界近70%的埋弧焊剂产在咱河南,但都偏低端。我所要做的就是在高端焊材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化身‘缝纫师’,做强这条‘缝纫线’,努力让特种焊材国产化。”范阳阳坚定地说。

2011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博士学位后,范阳阳一直在从事特种焊材研究,组建了国内特种焊接材料领域第一个学科交叉型研究团队,并承担了多项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攻关。特别是在世界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千万吨炼化加氢反应器、百万千瓦锅炉等国之重器上,他们研发的配套特种焊材,打破了外国企业数十年的垄断,为我国重大装备的全产业链提供了安全保障。

202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郑州市人民政府牵手,共建具有综合职能的新型研发机构——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围绕区域产业特色,服务经济发展需求,与郑州乃至河南赋能共生。

范阳阳毅然加入哈工大郑州研究院,与企业联合,签约主持了多个科研项目。他整日不是“泡”在实验室里,就是奔赴重大装备制造现场,不断开展新品种焊材的技术攻关。

科研的过程非常漫长,一个科研项目常常要耗时一两年、实验上千次。“最长的一个项目做了五六年,实验次数已经记不清多少了,就是为了精准掌握技术,尽快实现特种焊材的国产化。”范阳阳说。

在不懈的科研攻关中,他成功掌握了高端装备用特种焊接材料的研制方法,目前正开展船用超高效率埋弧焊材、核电焊接转子系列高强钢焊材等新品种焊材的攻关,这些都是首次实现国产替代的关键材料,且均取得了良好进展。

范阳阳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美国焊接协会年度最佳研究贡献奖等多项荣誉,主持完成了省重大科技专项、重大产业创新等多个科研攻关项目。今年4月,范阳阳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就是要怀揣科技报国的梦想,不断攀登科技高峰,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他说。

报道截图

      原文链接:https://newpaper.dahe.cn/hnrb/html/2024-09/06/node_13.htm

责任编辑:梅鹏飞

审核:张懿文


扫一扫分享本页